精神分裂症的发病因素
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复杂的重性精神疾病,其发病是生物、心理、社会多维度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:
1. 遗传与神经生物学基础
遗传因素占重要地位,家族中有患者的人群患病风险比普通人群高 10 倍以上,同卵患病一致性约 40%-65%。神经影像学显示,患者大脑存在前额叶功能低下、脑室扩大等结构与功能异常,多巴胺、谷氨酸等神经递质系统失调直接影响认知和情感调控。
2. 早期环境与心理应激
母孕期病毒感染(如流感)、营养不良、产科并发症等,可能改变胎儿神经发育轨迹。童年期创伤(虐待、忽视、父母离异)会升高患病风险,长期心理压力可能通过下丘脑 - 垂体 - 肾上腺轴异常,诱发神经免疫炎症反应。
3. 社会环境与生活方式
城市化生活、社会支持缺失、经济压力等增加患病概率,移民群体因文化冲突风险更高。青春期大脑突触修剪旺盛,若在此阶段暴露于大麻等精神活性物质,可能干扰多巴胺系统,触发疾病潜在机制。
目前尚无单一病因可解释全部病例,早期识别遗传易感性并干预环境风险因素,是预防和治疗的关键方向。